历史文化名城——通海 -3)jUzD
j-R*!i
通海位于云南中部,地处东经102°30′~102°53′、北纬23°55′~24°15′之间,县府距省府137公里,距市府49公里,面积721平方公里,人口达26.8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72人,成为省内除昆明市外的人口密度最高区,是这里的历史、自然、经济优势所所成。 y2jw3R
MIr+4L
通海是省内人口较早定居、自然环境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境内自新石器时期以来,代不乏人,各代遗存都有发现。 N%Ta.`r
MYjc6@=cR
现在的通海由原通海、河西两县于1956年合并而成。通海古时为町国,汉置町县,蜀汉属兴古郡,汉代通海土著称其地为阿僰,又称阿赤或尼郎。 (?t}S.>g
6(-s@{
通海古城建于1382年,主要由“御城”、“旧县”组成。御城为方形,城内专驻屯军,而居民都住在御城南门外,即旧县。古城区内共有111院明、清、民国历史建筑,在传统的云南滇中民居一颗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灵活组合,变化布局,其空间利用、装饰雕刻方面都很有价值。2004年,通海古城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3月,启动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2015年6月11日,省政府批准实施《通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同年,通海“御城”和“旧县”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 gELG/6l
KgkRs?'z
通海在元代以前就已形成滇南政治文化中心,明·天启《滇志》所述的“汉 町县址,在通海县北,即守御所城。(南诏)蒙氏置都督府,(大理国)段氏置节度使,改秀山郡,又为通海郡,元立宣慰司总管府,俱此地。”元代先于此立南路总管府,后改临安路治。至元二十年又在河西治北三十里的曲陀关立都元帅府,驻军扼守。明代虽将临安府治迁徙建水,仍旧在军事要冲通海设御(所),屯军河西境,驻军人数超过设卫的建水。清代虽军事重镇南移,但通海作为交通枢纽之地位未变,延续唐或以前就形成的“通海城路”一直应用到清末民初。直到现代铁路、公路形成前,这里仍然是昆明向南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 2yg6hR
P33xt~
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造就出无数杰出人物。据新编《通海县志》统计,明清两代通海河西就出过文武进士37人,文武举贡600余人。今还有不少进士、解元、经魁、文魁、武魁、亚元、选元之匾保存民间,他们也是通海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 QM3DB
9NU0K2S
p$|7T31 *
追古思今,往事如风,往事如烟啊...... I_z(ft.
B1!xr-kC
画外音: EZ|v,1`e
MA:5'n
记得有人说过:对一个男人来说 最无能为力的事儿就是“在最没有物质能力的年纪 碰见了最想照顾一生的女人” 对一个女人来说 最遗憾的莫过于“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了等不起的人! _ pz}
7`A]X,:
其实,女人还有更无奈的“在等不起的年龄遇到了无能为力的男人”;而男人更悲催的是“在拥有物质的时候却没有了单纯真心想和你过一辈子的好女人! hPNMp@Nm6
}]mxKz
h
':ZF
长亭外, 古道边, EmcLW74
芳草碧连天, OrM1eP"I
晚风拂柳笛声残, 3Y2~HuM
夕阳山外山。 njX$?V
天之涯,地之角, OHpV%8`
知交半零落, :yD>Tn;1
一斛浊酒尽余欢, HBOyiIm Q
今宵别梦寒。 4RtAwB
P][jB
长亭外, 古道边, uz{RV_IX7
芳草碧连天,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