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溪城隍庙民间“摆胜”始于明,盛于清,是祭祀中最为隆重的礼仪。古人建城隍庙为的是“御灾捍患,福禄民生”。明代汤溪首任县令宋约,因为官清廉,造福一方,去世后被百姓奉为城隍“老爷”。于是,从明成化年间开始,每逢农历子、辰、申年的四月十六(宋约的诞辰),汤溪城隍庙都要举行隆重的“摆胜”活动以示尊崇。
解放后的汤溪城隍庙一度停止祭祀活动,成为解放军驻地。直到20世纪90年代,城隍庙重修以后才得以重现往日风采。
历史上“摆胜”是按十二生肖排期的,凡逢鼠年、龙年和猴年的农历四月十六都要举行一次。2012年农历四月十六,金华非遗保护部门和城隍庙文保所把“摆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并将它恢复,中断了65年的汤溪“摆胜”习俗才重新出现。
近日刚刚举办的“摆胜”活动排场豪华,气势浩大。供品有天上飞的,山中跑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花色品种多达数百件,每件供品都要按照吉祥如意理念命名,并请民间最有权威的行家制作。制作的工艺品精妙新奇,富有艺术感染力。在制作中赋予他们以许多的祝福和祈愿,用以酬谢城隍爷。保佑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