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6
- PS币
- 1
- 主贴数
- 14
- 鲜花
- 16
- 违规
- 0
- 我的相机
- PS版本号
- 辅佐软件
- 其他软件
|
f[o~d`z ]oGd,v X GDP只能大概描述增长状况,既不代表进步,也不代表软实力。中国模式像是一个大胖子,筋骨没增加,只是体积在增加,GDP高了,可风险仍在。 <`nShP>vl bzi"7%c q`<vY'&1 42岁的李克在国外比国内的知名度大得多,作为杨小凯先生的弟子,他是当代“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代表学者之一。在这个非主流学派中,已出了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6wPpL G?{ L `1 ITz 新兴古典经济学关注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但从美国遥望中国,总会有太多的感慨与无奈。凝望地图上太平洋遥远的两岸,于是,李克发现了日本。 '09|Y#F 6
U.Jaai: 中日毗邻而居,文化传统渊源甚深,可为何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差异如此巨大? (:l6R9'= 5JzvT JMx 2000年,日本高校更多面向欧美,抱着要弄清问题就必须实地考察的念头,2003年,李克成为日本大学的教授,将近8年的思考与体验,整合成《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它看上去很浅近,仿佛普通商业教材,但它背后的苦心,能品出来的人却并不多。 noWF0+% 5Tl5T& “中国给日本当了1千多年的老师,现在我们应学会当日本的学生。”在李克看来,未来5年是一个关键期,中国经济能否突围在此一举,时代将我们逼入了新的角落里,而当年日本人也曾面对过相似的难局。 8V:;HY# Wii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理性与雄心,超越历史恩怨,复归韬光养晦。在李克看来,时代正考验着中国人,能否无愧于历史,就在我们当下的每一次选择中。
)-2Nc7 d/d)MoaJ*t 不要加班费的日本人 f}-'67*Y d( v"{N} 北京晨报:从美国到日本,您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YvG+7a f+Y4~k 李克:非常震撼。此前对日本经济模式、产业政策、管理方法、贸易理论等有了解,可置身其中,才真正感悟到日本产业为何优秀。首先,日本有一套完整的“工作伦理”,从内部环境到外部培训,周到而完善,相比之下,中国企业不够敬业,形象工程太多;第二,日本中小企业技术等级非常高,过去知道日本货质量好,但只关注它的大品牌,但实际上日本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中小企业,在顶尖技术、质量标准方面,它们有一整套经验;第三,人的素质非常高,去日本前,受国内舆论影响,我对日本也有很多负面看法,可后来明白了,当代日本人的教育、素养、专业精神确实令人敬佩,东京晚上10至11点,办公楼依然灯火通明,经济大环境不好,员工拼命加班也没有加班费,可见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和敬业精神了。 :c*"Dx'D '@{:FrG*U 北京晨报:是什么原因造就了日本的优势? YC6T0m qb"S 李克:教育。明治维新后日本对教育高度重视,58%的人受过高等教育,排名世界第一,这不仅推动产业发展,也提升了国际形象,日本人在大地震中表现出来的淡定与秩序,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 !Tnjha* -@> {q/ 日本衰退了吗? tq
L(H25z `J.,dqGb 北京晨报:只读国内媒体,会觉得日本正在衰退中挣扎。 D[$"nc/ !^arWH[od 李克:中国现在有日语背景的人很多,但观察太肤浅,许多所谓的专家只会就现象谈现象。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确实遭遇了挫折,但这推动了日本深刻转型,被称为“第二次明治维新”。今天日本政府文件中已没有产业政策这个词了,日本脱离了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日本国民也有意识地在改变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致力于打造一个服务型政府。今天日本NPO、NGO作用凸显,在意识形态上,公民权与妇女权迅速提升。日本已为进一步腾飞打下基础,经济虽停滞,但有许多优秀的企业人才,有对世界产业有影响力的技术与标准,此外还有许多优秀的企业,相比之下,我们把持的国际产业标准有多少?领先技术有多少?两只手就能数出来。总之,我们目前的核心竞争力无法与日本相提并论。 F-,gj{s Tz,-~ mc GDP不代表强大 m.<_WXH w"R<8e= 北京晨报:但中国GDP已经超越了日本。 >_}isCd, -`L`kL< 李克:作为经济学者,我很反感提GDP,这是个粗线条的指数,只能大概描述增长状况,既不代表进步,也不代表软实力。希望所有人都能记住这组数字:1913年至1914年,中国GDP排名世界第二,1820年,中国GDP排名世界第一,当时我们的份额比今天美国还牛,达到34%。可中国GDP领先世界千年,结果如何?鸦片战争为什么失败?对于GDP至上论,我认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现代版,依然只重实体经济和技术,忽视了配套的制度建设。 /v!yI$xc ~~>m 北京晨报:不是还有中国模式吗? 07 LyB\l~ x{R440" 李克:中国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容易模仿,耐克当年在日本建厂,后来移到中国来,现在又移到越南。如果外资都移出去了,中国模式还剩下什么?今天中国走到了一个新的关键点上,过去我们靠量扩张,但这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像是一个大胖子,筋骨没增加,只是体积在增加,GDP高了,可风险仍在。 qTuR[( ZLQmEF[> 学日本还是学美国 F.vRs|fk Wb}-H-O 北京晨报:日本当年的经验是否可以借鉴? tJ(xeb +<bj}" 李克:日本当年走的也是世界工厂的道路,但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给日本经济以巨大威胁,当时日本国内舆论也普遍认为不行了,日本要衰退。但在压力之下,日本被迫转型,适时推出了许多富于前瞻性的产业政策,比如日本的JIS工业标准,比ISO高,这就逼迫企业去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能耗。在今天,同样的能源,日本产出的GDP是中国的19倍。 K6v~!iiK$ YSnh2 Bq 北京晨报:日本为什么会陷入失去的十年呢? LK'(OZ $?GggP d 李克:这个原因非常多。日本是被动发展型,美国是主动发展型。美国信奉弱势政府,政府不过是游戏制定者而已,没有产业发展计划,只能通过教育投入等手段来引导产业提升,而日本沉浸在工匠、技术思维中,基础研究落后,创新不足。但美国道路太难学了,不符合中国国情,要想学美国,背景方面要进行较大调整,暂时不太可能,那就不如好好学日本。 $LXa] vXK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