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全球防治的第三大疾病 . l>.
龋齿俗称“虫牙”,是因为我们口腔里菌斑(口腔里的细菌等粘在牙齿表面形成的一层薄膜)中的细菌以糖为养料,将糖发酵产酸,牙齿受到酸的侵蚀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龋洞。特别是新长出的牙和发育不良的牙,对这种侵蚀的抵抗力更弱。 $E@U-=m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保健科的郑树国教授说,世界卫生组织将龋病排在冠心病及癌症之后,列为全球防治的第三大疾病。我国人口众多、口腔卫生保健起点低,口腔科医师与人口比例严重失调(有的省份仅为1:20万),普及口腔医学卫生知识、预防和早期治疗口腔疾病尤为重要。 $p)e.ZMgE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在全国第一个建立口腔预防科,长期开展“口腔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参与《北京市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为6-9岁儿童进行第一恒磨牙的窝沟封闭。最新完成的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龋病患病水平明显下降,其中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从76.6%下降到66.0%,12岁学生恒牙患龋率从45.8%下降到28.9%,但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牙科联盟提出的5岁儿童90%没有龋齿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Sdr,q9+__
口腔清洁应从孩子出生时开始 ny'wS
北京实施的氟化泡沫预防龋齿服务,可使学龄前儿童患龋齿比例降低20%至30%,且没有任何痛苦和副作用。郑教授说,在预防儿童龋齿方面,除了医疗机构推行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外,家长的口腔卫生习惯和保健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口腔状况。 ZQ)vvD<
龋齿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关键是要去除致病因素。首先,要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口腔清洁应从孩子出生时开始做起,家长应像每日给孩子洗脸一样为婴儿擦洗口腔。方法是,用棉签或把食指缠上纱布,蘸白开水为孩子擦洗,每日早晚各一次;随着孩子乳牙的萌出,可用纱布或改用指套牙刷为孩子清洁牙齿;2.5岁左右孩子乳牙基本上完全萌出,期间可逐渐过渡到用幼儿牙刷为孩子刷牙。开始可只用白开水或淡盐水刷牙,等孩子学会漱口时,改用儿童含氟牙膏;孩子4-5岁左右,可教他们学着自己刷牙。刷牙一般应采用“竖刷法”或“划圈法”。竖刷法即:顺着牙齿的长轴像我们刷梳子一样刷。上牙从上向下刷,下牙从下向上刷,不仅刷净牙齿外面,也应刷净牙齿的咬合面和靠近舌头的里面。“划圈法”是在前牙竖刷的基础上,主要在后牙区域采用划圆圈的方法清洁牙齿。 kBlk^=h<:w
别用糖水和饮料代替白开水 tVr^1Y
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是预防龋齿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对1岁以内的婴幼儿,夜间喂奶时应少放糖或不放糖;1岁以上的孩子,应减少、最好避免夜间喂奶;1岁半以后,应开始练习使用杯子,减少奶瓶的使用;2-2.5岁孩子乳牙基本上完全萌出之后,应适时停用奶瓶,改用杯子喝水和奶。 ZP(T=Q
有的孩子因喜欢含着奶瓶睡觉造成“奶瓶龋”。婴幼儿含着奶瓶睡觉时,唾液分泌量减少,对口腔清洗的功能减弱,加上奶水长时间在口腔内发酵,很容易破坏乳牙的结构,奶粉中的糖分也会逐渐腐蚀宝宝的牙齿,导致龋齿。另外,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等粗纤维天然食品。因为纤维性食物在咀嚼过程中对牙面有磨擦和清洗作用,医学上称为“自洁作用”。 QP~Iz*J'
乳牙龋齿可致儿童偏食 14S_HwX
目前许多家长都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乳牙将来会全部换掉,不补也没有关系。郑树国教授提醒年轻的父母,最慢的乳牙甚至到11岁至12岁才会被替换,而这个时期恰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严重的龋齿不仅会导致孩子偏食发生营养不良,更会影响恒牙发育和萌出。 \T:*tgU
有正常咀嚼功能的乳牙能刺激颌骨的生长,如果因为乳牙患龋没有及时治疗导致咀嚼功能低下或偏侧咀嚼,颌骨的发育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乳牙因龋蚀或其他原因太早丧失,没有任何保护措施,邻牙会发生移位,可能造成恒牙没有萌出的空间,使得恒牙排列不整齐。乳牙如果龋坏太严重,甚至会影响到其下面正在发育的恒牙,使得恒牙发育不全。 ]ddTHl
乳牙萌出期正是孩子开始学习发音和说话的关键时期,乳牙因龋缺损或缺失,将导致孩子不正确的发音习惯,小朋友还会因为自己的牙齿不好看丧失自信心。 87p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