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调和色系的概念 Rg SB? PCCS(Practical Color-ordinate System)色彩体系是日本色彩研究所研制的,色调系列是以其为基础的色彩组织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将色彩的三属性关系,综合成色相与色调两种观念来构成色调系列的。从色调的观念出发,平面展示了每一个色相的明度关系和纯度关系,从每—个色相在色调系列中的位置,明确的分析出色相的明度、纯度的成分含量。
-7u_ \XFk 二、色调系列的组织结构 -Ic<.ix 色调系列是由24个色相与9个色调组成的,如图1,看到色调系列的24色色环。
@S)p{T5G
#3}!Q0 图1,24色色环
从图1中的24色环,我们可以总结一下24色系的组织结构:
auHP^O>4L Pccs色彩体系的色环的结构,是依据“三原色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以红(R)、黄(Y)、蓝(B)为三主色, 由红色和黄色产生间色——橙(O);黄色与蓝色产生间色——绿(G);蓝包与红色产生间色——紫(P),组成六色相。在这六个色相中,每两个色相分别再调出三个色相(如图1).便组成24色色相环。
bltZQI| 9个色调是以24色相为主体、分别以清色系、暗色系、纯色系、浊色系色彩命名的。色调与色调之间的关系同色彩体系的三要素关系的构架是一致的,明暗中轴线由不同明度的色阶组成。
v9MliD' 靠近明暗中轴线的色组、是低纯度的浊色系色调,Ltg色组、g色组。
Q`!<2i; 远离中轴线的色组、是高纯度的v色、b色组;靠近明暗中轴线上方的色组,是高明度的清色系P色组、Lt色组。
[PH56f 中轴线下方的色组,是低明度的暗色系,dp色组、dk色组。
"Tnmn@ 中央地带的色组,是明度、纯度居中的d色组。
=|V [^#V 由此,形成9组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色调如下:
kJ"}JRA< 1.v色组,纯度最高.称纯色调。
vl>_;}W7 2.b色组,明度、纯度略次,称中明调。
q'KXn0IY# 3,Lt色组,明度偏高,称明色调。
ODCv^4}9 4.dp色组,明度偏低,称中暗调。
3(3-#MD0 5.dk色组,明度低,称暗色调。
'#u=wyp 6.p色组,明度高、纯度略低,称明灰调。
2Q)pT$ 7.Ltg色组,明度中、纯度偏低,称中灰调。
g:2\S= 8.d色组.明度中、纯度中,称浊色调。
@r]1;KG 9.g色组,明度低、纯度低.称暗灰调。
TXbnK"XQ 一、色调的分类 K`8$+JDP+ UHS{X~CS
e 配色的一般规律为:任何一个色相均可以成为主色(主色调),与其它色相组成互补色关系、对比色关系、邻近色系和同类色关系的色彩组织。
tvOyT6 ] 二、各色调之间的关系 :RDQP 首先我们通过图示直观的理解色点间关系的分类,如图2。然后再详细地分析不同关系的色调组合在一起的色彩视觉,心里效果。
6ANAoWg* 图2
(1)互补的关系
ZO&F15$P 在24色色相色环中彼此相隔十二个数位或者相距180度的两个色相,均是互补色关系。互补色结合的色组,是对比最强的色组。使人的视觉产生刺激性、不安定性。如果配合不当,容易产生生硬、浮夸、急躁的效果。因此要通过处理主色相与次色相的面积
大小,或分散形态的方法来调节、缓和过于激烈的效果。
%9b TfX" 图3是一组橙蓝互补色对比的色组,橙色面积大而且加入辅助色红色,起了主导色调的作用,效果既艳丽、辉煌又安然,恰列好处。
seiE2F[ 图3
(2)对比色关系
`teaE7^Wm c F}9ldc 色项环中相距135度或者彼此相阳八几个数位的两色,为对比色关系,属中强对比效果的色组。色相感鲜明,各色相互排斥,既活泼又旺盛。配色时,可以通过处理主色与次色的关系而达到色组的调和,也可以通过色相间秩序排列的方式,求得统一和谐的色彩效果。图4属中明调,正是这种秩序排列形式的应用。
#B@*- 图4
(3)邻近色关系
IeAUVRS) FF~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