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拿了法网冠军,意义非同小可,是载入史册的重要历史时刻, 国人为之欢欣鼓舞,华人为之扬眉吐气云云。 但本人对她在领奖台上讲英语而不讲中国话的行为感觉美中不足、欠考虑。 3+<f7
,J@A5/B,AA
首先,她是一个不能再地道的中国人, 她代表的是中国, 她拿冠军是她个人的骄傲, 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甚至这个人种的骄傲。可是当她在领奖台上、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如此庄重的时刻和庄严的场合发表感言时, 竟然大秀英语, 让我觉得给这个民族英雄增加了点讽刺意味。 美国人的潜台词会说:你们的运动员再牛逼,可是在正式场合也以讲我们英语为荣, 以讲中国话为土气。 有人会反驳说, 那是国际场合,怕人家听不懂。 其实大可不必。 在如此重要的场合,有大把的人愿为你翻译。中国球员由于国际交流的需要, 诸如国际比赛、聘请外教等, 在日常交流中需要用英语是太正常不过, 但要注意一些重要场合。 在有些场合你代表的是这个民族、这个人种、这个国家, 要以自己的身份为自豪, 要以讲自己的母语为自豪。 p2=+cS"HC
tM:%{az
其次, 李娜在法网上刮起的这股旋风, 不仅仅因为她得了冠军, 主要还是因为她是中国人、是黄皮肤的东方人。 很多老外出于好奇、新鲜、友好等都为她感到高兴, 毕竟稀罕,物以稀为贵。 我想太多的老外也对这个东方女性有一种探奇心理, 最希望看到原汁原味的中国人味道, 看到她的个人风采、魅力。 但是在领奖台上, 李娜大秀英语, 我认为让她的中国味打了折扣, 也使我联想起中国成千上万的工厂为美国及世界做贴标生产(OEC产品), 即产品是100%中国制造的, 贴的确是外国品牌。 贵为李娜这样的人物, 在重大国际场合如果讲自己的母语的话, 只会使她的天使般的东方女性形象更加完美。 所谓越土越洋。 j7XUFA
vkj Hh.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 中国有一种严重的来势迅猛的盲目崇尚英语而忽略汉语的趋势, 民间如此, 政府层面更甚。 早在两年前, 我在联合早报上曾提到过, 两岸中国人之间签署的框架协议竟然非要找个英文名称ECFA来命名, 可见崇洋到何等程度! 现在在一些重大国际场合, 中国一些重量级高官, 张嘴就是英语, 人家不知道你代表的是哪个国家, 还以为是美国的骆家辉在讲话。 在联合国成立之处, 中国还处在那么一个积贫积弱的时代, 汉语即被定位联合国五大工作语言之一。 今天, 中国已贵为世界顶级强国, 但我们在世界抛头露面的政府高官也好、各界明星也好, 都争先恐后以讲英语为时髦。 他们认为, 讲英语展现了一种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的一种开明形象。 其实, 现在国际上的主流价值观都是以自我为尊, 以自己的身份文化背景为自豪, 而不是盲目追随美国文化。在国际公众场合, 以自己的母语对外交流, 只会更被人尊重。 uo TTHj7cq
ku3(cb!2
若干年、甚至若干世纪后, 当未来的中国人盘点他们祖先的骄傲成绩,在观看录象时, 当他们发现第一个夺得法网冠军的中国人在领奖台讲的竟是英语, 不知做何感想。 不过, 按照目前中国大陆这种重视英语忽略汉语的趋势发展下去, 说不定若干年以后汉语会消失, 被英语取代。 那时的子孙后代观看这个录象时会发现原来祖先讲的话跟他们的果然一样!悲乎? %2I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