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曲线。色彩调整之王,神通广大,变幻无穷,但在作业实践中,曲线却并非首选。首选的是东西什么呢?首选的东西是 ^>?CMcN4*
2. 色阶。拉动三个滑标,足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亲和力远在曲线之上。打个比方说,曲线是元帅,那么色阶便是先锋了。
<}jPXEB"
3. 色相、饱和度和色彩平衡,并列第三位。 =H8 xSJLh
4. 尽量不要使用\"图像调整-变化\"菜单。这个菜单无法量化,而且不能加蒙板,是专留给学徒们用的。 E1&b#TE6O
5.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图像调整-亮度和对比度\"菜单。这里的亮度常常带来白翳,对比又常常失衡。 y{9~&r
6. 如果你想用\"图像调整-明度\"菜单做点儿什么,那么你死定了。切记:这儿讨论的是调整色彩而不是着色,明度在这儿是100%的狗屎指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永远不要去理它! 7DKz;o
7. 归纳言之,一个色彩调整问题如果有解,那么用曲线、色阶、色相、饱和度和色彩平衡这五个手段,就一定可解,而且我们强烈建议,除了这五个手段以外,不要再使用任何其他手段。 Kd3?I5t
8. 除非极其简单的调整,一切调整工作,都绝对应当在调整图层(可变蒙板)上进行。这样做起码有四大好处: 3u>8\|8wz
色彩调整的每一步都是不可逆的,使用调整图层,使逆过程成为可能,历史记录远远不能望其项背。 B$ KwkhMe
耗时越多的色彩调整,图像损失越大,使用调整图层,完全避免了这一弊病。 1ZJQs6
操作者可以通过图层开关,逐一比较每一块蒙板的作用,这对于总结经验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CNkk=v
调整图层可以简单重现或者拷贝,这对于成组成套成系列的色彩调整极其方便,你只要精心做好一张就可以了,其余的,统统依样画葫芦。 PS
S?|Vk
9. 质言之,可变蒙板实际上也是一种通道,而且是比较高级的一种通道,除此而外,一般不必另外建立什么特别的通道或在单通道中进行什么特别的调整。事实上,上帝安排的诸色并不是孤立的(更确切点儿,我想借用一个医学上的名词说,诸种颜色彼此间是有所代偿的),个别调整常常顾此失彼,事与愿违。 *[eL~oN.c
10. 饱和度不可不用,但必须慎用。白皙的肤色本质上是饱和度很低的肤色,但不能忘记,死亡的肤色也是饱和度很低的肤色。而且饱和度过低,容易导致画面平板;为了\"白皙\"而牺牲了画面的层次,为设计之大忌。 L0%hnA@
11. 眼睛切不可一味求亮,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亮灼灼的眼睛不是靠提高亮度做成,恰恰相反,是通过降低亮度做成的。你应当提高的是对比度。 `d 2,*KR
12. 但对比度和饱和度一样亦须慎用。一个经验是:对比度太高,眼睛倒是黑白分明了,但同时就带来了上视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你的主人公好像在瞻仰我佛。 B$?qQ|0:=
13. 轻易不要尝试用图层混合模式解决什么问题,如果仔细研究一下的话,你就会发现,混合模式其实是或多或少损害画面清晰度的。 0)m8)!gj
14. 白种人皮肤比较粗,必要的时候,你可以加一个图层,弄一点柔光效果。但切记不可过分,要让人看不出才行。 NDO\B,7
15. 某些细部是需要特别处理的,指望一切都通过全图调整完成,是懒汉和傻瓜的想法。 L5IbExjV
16. 一个图,奇怪得很,有时会调得山穷水尽,这时候你把它存盘退出,然后重新打开它,就是柳暗花明了。相信我,魔鬼有时的确是存在的。 -S%x
wJKM
17. 我所做过的最快的肤色调整,耗时20秒钟;最艰苦的调整,耗时一天一夜,而且……真是不幸,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 g`k?AM\
18. 真彩色数以千万计,常见的黄肤色调节宏就可以搞出几十个,包治百病的宏是没有的。色彩调整方案象围棋一样不可重复。 h5kPn~
19. 色彩调整的学问,无边无际,每当我又学到了一点什么,都发现我知道的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