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019
- PS币
- 634
- 主贴数
- 68
- 鲜花
- 1564
- 违规
- 0
- 我的相机
- PS版本号
- PhotoShop
- 辅佐软件
- LightRoom
|
Zl9 有一位朋友 lim 在 email 中问到: fCNQUK{Gs5 Olympus Mju II 可以拍得出浅景深的照片吗? xPm{'J+b~ :!t4.ko 答案是可以的, 然而这个问题, :D3:`P>,c 其实会厦门商业摄影 中讲到的一样牵涉到一点片幅 ( 或者在数字上感光组件尺寸) 的故事 cZYvP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大小的分别吧。 FsOJmWZ ehB'@_y 又记起上次在「不要当 pixel peeper 」一文中 7&P70DO 提起的那位用无敌兔的 200% 仁兄 T.z efoZ 记得那天他其实也说了句让我有点震撼的说话 dKEy6C"@ 71E~~ $ 「听说你有一台徕卡的 M2 对吧? 」 RgH 6l2 「嗯... 」 -a|b.p ( 然后下删几段对话) yph@H!@ 「这台 M2... 是 full frame ( 全片幅) 的对吧? 」 z"|jCdZGM PtQ[({d3R 继续的无言。 4w9=z, %e25Z.Se$ 「嗯, 是用 35mm 底片的」 v]@ XyF\j8 ex~"M&^ 好, 我们开始今天的题目, JP"#9f 说说片幅 ( 组件) 尺寸大小吧 UzSDXhzObf ,ko#z}Z4r, 8MDivr/@ D,p2MBr C%<Dq0j {I0!q"sF 对, 这是“full frame" 的 _-{=Z=?6} ]QY-LO( _?felxG[ "* FjEA6= CaED(0 FULLFRAME? APS-C? o@
^^;30 初接触摄影的新手朋友们 :0%[u( ( 应该包括楼上说的那位 200%) 9i_@3OVl 都会对片幅 / 感光组件大小这问题存在一点点的疑问 Z?[R;V1j
nXy" 这到底是些甚么? # ^,8JRA 对拍摄又有些甚么影响? %kkDitmI{ Kn1u1@&Xd 35mm 的 FULL FRAME J<"Z6 '0v elKp?YN 现在我们常常听到的 rcLF:gd]E FULL FRAME, 或是中文 - 全片幅 / 全幅 t vW0 W 其实意思是指, 相机所使用的, leSBR,C 是和银盐时代每格 35mm (135) 底片相同大小的感光组件 /'VuMMJ2 而镜头上标示的焦段值, ".AW 在 FF 的感光组件下, 并不需要额外乘上倍率 @$p6w s^)(.e_ JB5%\ .8'uIA{_2 }YC=q )9/iH( 1=>b\"P#E 2XUIC^<@s 而 APS 则是另一种比较小一张的片幅 P^q!Pye 在底片时代其实都已经有的了 07(LLhk@d 一般常见的有 C 和 H 的分类 fCs{%-6cP APS-C 就是一般入门数字单眼常见的片幅 75P!`9bE 他们的 crop factor 大概是 1.5 - 1.6 倍左右 '>bn94$ 意思是指, 如果镜头上的焦段标示例如是 28mm 的话 =*-ac 那在 APS-C 的片幅相机上使用就会是 28 * 1.5 = 42mm {<Y!'WL{ 而另一种 APS-H, 则是 1.3x 的 crop factor (e.g. canon 1D Mk IV) v'`qn %,S:^Rvv 还有普遍 DC 使用的 1/2.5" 感光组件 pXQ$n:e 又或者是进阶一点的, 好像说 GRD 所使用的 1/1.7" sensor ^^uY)AL 但相比 DSLR 所使用的尺寸作比较, -zt*C&)b 则已经小一大截了。 J7EWaXGbz 3h o'\Ysu/ SFP?ND+7 ?)Gb= Om7 '_} if1)AE- n
sN n>{ !q/Q2 N( 120 的世界, 片幅更大, 同一个光圈值, 8c%N+E] 所能够制造出来的散景会更厉害 gm:Y@6W ( 不过不要老是追求全虚化的散景, 详细请看看这文章的解说) NN:zQ_RT }HbUB$5 h^WMv
*2 VJr ~h
"[ \:JY[s/ 感光组件的尺寸会影响到...? mMu+MXTk< sensor 的大小当然对影像有不同的影响啦 #MMp0 我们可以试从几方面去看 hf)RPG& ]E.FBGT V^;lg[: \\oa[nvL~ 一, 景深 97>|eDc Y SBi4i;qD 有发现过, 当使用轻便数字相机拍摄的时候 %6V=G5+W 纵使光圈值已经很大 (e.g. LX3, GRD) 3-0jxx( 怎拍都很难制造那种浅景深的效果吗? B/~ubw
6|6O|
<o 对, 除了光圈以外 $`C$|9S 另一件会影响到景深的就是片幅大小 tB}W
)Eb /bC@^Y&} "6%qi qt fo9V&NE g+&wgyq5 u!VrMH ?^8.Sa{
n:<Xp[;R 为小相机平反一点: S!R(ae^} 其实当使用微距小花功能 / 使用长焦 ( 我想大约 200mm 以后的), s9u7zqCF 都能够看到有一点点的浅景深效果的 ( 笑) hn&NypI 8-O:e 我们以最简单, 而不太严谨的说法 ph~#{B(\ 跟大家解释一下 ^zG!Z:E 试想像一下, 我们拍好了一张照片 .b2%n;_>. 我们比喻这就是全片幅 ?IO3w{fmH 然后我们知道如果使用有 crop factor 的相机 >;xkiO>Y e.g. APS-C 的 DSLR ypA 9WF 如果在同一个位置, 拍出来的照片其实是 `RqV\ 6G+ 比在全幅相机上的照片近 6iH]N*]S^ 所以如果想要拍出相约的画面 UrS%t>6k 那您可能就需要往后退几步了 q}"HxMJ 然而浅景深的出现是因为 :`@W`V?6- 利用主体件和其他对象距离上的分别 5RSP.Vyx{ 而去虚化了其以外的所有东西 bGj<Dojl ZGd7e.u= gi? wf s"wz !{G4 ZmaW]3$ PB{5C*Y7^k 我们就把这张当成是用FF 相机拍的照片有的景深浅度 ( 设计照片) (Y?}'? LA,G>#?H 记得镜头上的景深尺这东西吗? t..@69 其中它就会尝试去告诉您 5XNFu C9E 有关不同光圈值和对焦距离下 #t">tL 景深所能够覆盖的范围 \AD|;tA\vE 4?x$O{D5?{ 这时候您不难发觉 '&y+,2?;Y[ 对焦距离越近, 景深所能够覆盖的范围越少 8U-<Q> 对焦距离越远, 景深所能够覆盖的范围越多 Hg[AulNna 所以, 如果使用同一颗镜头, 73E[O5?b 拍摄同一个宽度的画面 B o[aiT 在相对比较大片幅的相机里面, ]=5D98B 所营造出来的景深会比较浅 9q<?xO OFw93UJ Y Snas:#B! S#Pni}JD Ktf lbI! % wh>_Ho }?%5Ae7l, R<8!lQ4s 如果是在 APS-C 相机上用同一颗镜头拍, K1fnHpK 而又想画面的宽度是一样的, 6\/(TW& 那您就可能要退后几步再拍, 那么景深就没那么浅了 iD!]I$ nnnq6Z} 至于在开始的时候 4kf8Am( 那位朋友所问的问题 dmE.yVI"O 其实很简单 ~@ hiLW 套用到了数位才有的说法 RD'i(szi? 35mm 底片相机都是「全片幅」的 G9a6 $K)b 所以就没有像数字小相机一样的问题 t>(}LV. 因为感光组件 ( 就是底片啦) 并没有缩小 LD)P.
f 所以是能够拍出像一般 135 相机能够展示的浅景深效果 1mz72K !5[5l!{x 然而 Mju II 是一台全自动的相机 o51jw(wO 光圈快门的组合不到自己控制 .
,n>#lL 所以说会不会一定拍得到浅景深的效果 2t"&>1 这就要看看拍摄环境的亮度和底片的感亮度去配合了 ."JtR
VpmD1YSn c7(Lk"G8 l)(
3] <Yy|.=6 D 97L#3L6t vTUhIFa{ XfH[:XG3 拥有 F2.8 最大光圈值的 Mju II, 在某些亮度环境等的配搭下, rnTjw
"% 是能够拍出浅景深的效果的, 不过全自动的相机来说 K-drN)o 这其实是有点听天由命的 ( 笑) Eh&HN-& q <Zza nf9NJ_8}4H |jE0H!j 二, 噪声 K';x2ffj $fl+l5?9 噪声是数字相机当中 /p_#8}Uh 无可避免的一个环节 L4-v'Z; 但是, 好像同样是千万画素的相机 OtFGo8 大尺寸组件的噪声, 会比小感光组件的少 rc+}KO 为甚么呢? (S1Co&SX eJwHeG 太深入的我们就不说了 }IGoPCV| 不过可以简单的试想像一下 1A.e cv' 每点像素 (pixel) 就是一个格子 &pZncm 而每点都会产生同样份量的噪声 % #$K P 在同样画素的情况下 5|0} 大的感光组件, 格子也会比较大 2\J-7o=P 能载的讯号也会比较多 @J UCXm 而每一格的噪声讯号在比例上, _[t:Vme}v 会比小型组件的小 8%Hc%T[RnT 那么照片看出来的时候, Ty;P`Uv]r 就自然会感觉噪声少一点 >s|zrS) '$\O*e' Js}1_K K@>($BX] RJk4 2;] ^(on"3sG #)PAvBJ;m f )Ef-o 拥有 backlit cmos 技术的 GXR P10, 3P2x%G p 按道理拍摄暗光场合的时候应该表现会比以前的小相机好,
9qvKg`YSh 只是因为感光组件物理上的限制, qbD>)}:1 ISO 400 的时候其实微粒的感觉已经有点厉害 @Tz}y"VG ]CxDm eNc>^:&y* 5e}adHjM P}8cSX9 IB\O[R$x _`.Wib+ F0x'^Z}Q; 曾经高 ISO 和自动对焦都是死穴的 Pentax K20D, L-eO_tTh0 在 ISO 1600 的时候, 相比起小相机来说 )/cf% 优势依然很明显 :Fh#"<A&& =k^ d5 而照片的动态范围, MmQ"z_v 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t5RV-$ 所以组件的大小对这是有一点点的关系的 ,4--3 MU y/>IF|aX 说完数位了
tg6iHFa 该说说传统的底片了 x@#aOf4<U 底片有噪声吗? 其实是没有的 nAaY5s0D 然而随着底片的感亮度增加 PT39VI
= 颗粒感就会越明显 %fMFcL#h TY;%nT MnTJFo" 7&&3@96<*# %Hu?syo s((c@)M 1600 ISO 的富士 natura, 已经算是颗粒感蛮幼细的高感度底片 $|m'~AmI d}Xb8SaE%c 那动态范围呢? ]8f$&gw&A 一般朋友都喜欢说底片的动态范围很强 +;/ s0 其实这只对了一半 D=@bP B> 嗯, 负片的动态是很好的 w:aV2 然而正片的动态也许就只有 +/- 1 EV |'qvq/#^ 大概一般的数字单眼都比它好了 9 iV_ 所以拍摄正片的时候 V
`7(75 我们都会追求准绳的曝光, 这就是另话了 08G${@D+X0 zS*vKyye> QWwdtk TpcJ1*t :hTmt{LjN Pl\NzB,` Qv6-,6< Qo\?(EM 100 度的正片 RDP, 颗粒感是有, Q8D#kAYw 不过看上去都总会感到很细很滑的感觉, _E2W%N 而且应该不难看出正片和负片的分别 -- @Nn'G{8OG 正片的分差比较大, 而动态范围也比较弱 unc8WXW ek1<9"y (;9j#x 本文来源于:http://www.ookv.com/2014107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