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019
- PS币
- 634
- 主贴数
- 68
- 鲜花
- 1564
- 违规
- 0
- 我的相机
- PS版本号
- PhotoShop
- 辅佐软件
- LightRoom
|
`6$b1qv, 有一位朋友 lim 在 email 中问到: @R&D["! Olympus Mju II 可以拍得出浅景深的照片吗? Z+W&C@Uw an`(?6d 答案是可以的, 然而这个问题, e:D"_B 其实会厦门商业摄影 中讲到的一样牵涉到一点片幅 ( 或者在数字上感光组件尺寸) 的故事 DOIWhd5: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大小的分别吧。 jFTV\|C O mIB k 又记起上次在「不要当 pixel peeper 」一文中 mRY6[*u 提起的那位用无敌兔的 200% 仁兄 MEnHC'nI 记得那天他其实也说了句让我有点震撼的说话 ] *VF Ws [5*-V^m2 「听说你有一台徕卡的 M2 对吧? 」 WbWW=(N'd 「嗯... 」 o>-v?Ug ( 然后下删几段对话) >#U<# 「这台 M2... 是 full frame ( 全片幅) 的对吧? 」 i!oj&& 0P40K 继续的无言。 ^[[b$h$ %O=V4%"m\ 「嗯, 是用 35mm 底片的」 U"Hquo +()t8,S, 好, 我们开始今天的题目, }lTZq|;A 说说片幅 ( 组件) 尺寸大小吧 +Z<Q^5w@ Cj 2Xl :U. )YHY 9r+O!kF( &:I
+]G/W HU[nN* 对, 这是“full frame" 的 y2$;t' {Y:ZY+ ]z=Vc#+! i;hc]fYb=K Te@6N\g
FULLFRAME? APS-C? s
P4,S(+e 初接触摄影的新手朋友们 CCh8? sM ( 应该包括楼上说的那位 200%) B%J%TR_ 都会对片幅 / 感光组件大小这问题存在一点点的疑问 "I}Z2 8{<[fZyC 这到底是些甚么? .83v~{n 对拍摄又有些甚么影响? _=*tDa 'cF%4F 35mm 的 FULL FRAME _| nlebFDb7 现在我们常常听到的 ivX37,B\bS FULL FRAME, 或是中文 - 全片幅 / 全幅 42>m,fb2[ 其实意思是指, 相机所使用的, Fv);5LD 是和银盐时代每格 35mm (135) 底片相同大小的感光组件 n?LIphc\ 而镜头上标示的焦段值, 99Yo1Q0 在 FF 的感光组件下, 并不需要额外乘上倍率 CTkN8{2S Sj{ia2AE_ G(0y|Eq ?
TT8|Os "8muMa8Q% U\Ar*b) /T !UMo4}Y [)SR$/A 而 APS 则是另一种比较小一张的片幅 K>cz63}S 在底片时代其实都已经有的了 $C05iD 一般常见的有 C 和 H 的分类 YZH#5]o8 APS-C 就是一般入门数字单眼常见的片幅 !b]2q%XM 他们的 crop factor 大概是 1.5 - 1.6 倍左右 [+l 意思是指, 如果镜头上的焦段标示例如是 28mm 的话 KHlIK`r 那在 APS-C 的片幅相机上使用就会是 28 * 1.5 = 42mm .K@x4
/1 而另一种 APS-H, 则是 1.3x 的 crop factor (e.g. canon 1D Mk IV) +:,`sdv6o 7ZL#f![{ 还有普遍 DC 使用的 1/2.5" 感光组件 IjDT'p_ 又或者是进阶一点的, 好像说 GRD 所使用的 1/1.7" sensor +~4bB$6*4) 但相比 DSLR 所使用的尺寸作比较, \5[D7} 则已经小一大截了。 &oeN#5Es8C k?HrD" k" Itr7lv'5xx $,;S\JmWP 9fuJJ3L[ /:y2Up- #$t}T@t> N2tkCkl^x9 120 的世界, 片幅更大, 同一个光圈值, R#/?AD& 所能够制造出来的散景会更厉害 o'eI(@{F= ( 不过不要老是追求全虚化的散景, 详细请看看这文章的解说) i$bzdc#s M20Bc, VI *^D@l%av; w#xeua|*I# om}/f` 感光组件的尺寸会影响到...? {xv?wenE sensor 的大小当然对影像有不同的影响啦 3ximNQ}S 我们可以试从几方面去看 G'O/JM d@4rD}_Z Vd%v_Ek .kc"E 一, 景深 q]eFd6
NfTCpA 有发现过, 当使用轻便数字相机拍摄的时候 j2} 纵使光圈值已经很大 (e.g. LX3, GRD) x6^l6 N 怎拍都很难制造那种浅景深的效果吗? 2e9jo,i D0/DI 对, 除了光圈以外 ~H^'al2PK 另一件会影响到景深的就是片幅大小 Q(510) <b d1 5LX8:~y #wenX$UTh3 S\e&?Y` oZvA~]x9\
76-jMcGi <nWKR, 为小相机平反一点: VEj$^bpp5s 其实当使用微距小花功能 / 使用长焦 ( 我想大约 200mm 以后的), uf)W-Er6~ 都能够看到有一点点的浅景深效果的 ( 笑) .xGo\aD +Edzjf~Tt 我们以最简单, 而不太严谨的说法 9u,8q:I.? 跟大家解释一下 :)#hrFp 试想像一下, 我们拍好了一张照片 yiVG ]s 我们比喻这就是全片幅 Q2/MnM 然后我们知道如果使用有 crop factor 的相机 qoj^_s6 e.g. APS-C 的 DSLR 90/vJN 如果在同一个位置, 拍出来的照片其实是 -<qxO 比在全幅相机上的照片近 )Hbb&F 所以如果想要拍出相约的画面 KD% TxK 那您可能就需要往后退几步了 D~#Ei?aH 然而浅景深的出现是因为 FR
x6c 利用主体件和其他对象距离上的分别 ]~-*hOcQ4 而去虚化了其以外的所有东西 l|YT[LR7 T><{ze 5@P%iBA4(3 7} be>( VF)uu[
f9 }q% jO 我们就把这张当成是用FF 相机拍的照片有的景深浅度 ( 设计照片) &]P"48NT .'|mY$U~] 记得镜头上的景深尺这东西吗? qib7Z]j 其中它就会尝试去告诉您 KRYcCn 有关不同光圈值和对焦距离下 4YszVT-MU~ 景深所能够覆盖的范围 c$0_R;4/ 0YzsA#yv 这时候您不难发觉 Ji;SY{~kv 对焦距离越近, 景深所能够覆盖的范围越少 @}<"N 对焦距离越远, 景深所能够覆盖的范围越多 R?cUy8?'S 所以, 如果使用同一颗镜头, 4%
HGMr 拍摄同一个宽度的画面 Sd},_Kh 在相对比较大片幅的相机里面, A1^Ga5 B> 所营造出来的景深会比较浅 1O
|V=K CI`N8
f=v CqqXVF3 o`bo#A gH %y }e<'BIME F4Zn5&.) /XcDYMKgh 如果是在 APS-C 相机上用同一颗镜头拍, wGvhB%8K 而又想画面的宽度是一样的, *5'.!g(' 那您就可能要退后几步再拍, 那么景深就没那么浅了 ,c>N}*6h=W NYBe"/}GS 至于在开始的时候 aG%kmS&fv 那位朋友所问的问题 E&*:
jDg 其实很简单 >':5?\C+- 套用到了数位才有的说法 0n3D~Xzd 35mm 底片相机都是「全片幅」的 IU@_)I+6 所以就没有像数字小相机一样的问题 nV}8M 因为感光组件 ( 就是底片啦) 并没有缩小 _%Bz,C8 所以是能够拍出像一般 135 相机能够展示的浅景深效果 W9Nmx3ve h
T<n1q~ 然而 Mju II 是一台全自动的相机 ncv7t|ZN 光圈快门的组合不到自己控制 m0|K#^ 所以说会不会一定拍得到浅景深的效果 ;54(+5pqx 这就要看看拍摄环境的亮度和底片的感亮度去配合了 aD9rp
V 79ckLd9 #~^btL'dHF #,L~w B'-I{~'/ +$47v$p '-vE%U@< Cq>6rn 拥有 F2.8 最大光圈值的 Mju II, 在某些亮度环境等的配搭下, J$F nm\ 是能够拍出浅景深的效果的, 不过全自动的相机来说 0DNU,u 这其实是有点听天由命的 ( 笑) mEFw|M{ L=O lyHO @6 /yu>% I&Jt> O4 二, 噪声 3HZ~. $r\"6e 噪声是数字相机当中 $Pxb1E 无可避免的一个环节 B^fT>1P 但是, 好像同样是千万画素的相机 =m7H)z)i*J 大尺寸组件的噪声, 会比小感光组件的少 #;[Bl=3( 为甚么呢? fc@'9-pt q"akrI38 太深入的我们就不说了 i9rS6<V' 不过可以简单的试想像一下 B8T\s)fxnX 每点像素 (pixel) 就是一个格子 5 L/x-i 而每点都会产生同样份量的噪声 =O!|IAe# 在同样画素的情况下 L@RIZu>ZW+ 大的感光组件, 格子也会比较大 qI%&ay"/ 能载的讯号也会比较多 G2`${aMS 而每一格的噪声讯号在比例上, u-JpI-8h 会比小型组件的小 S]^`woD 那么照片看出来的时候, _;hf<|c 就自然会感觉噪声少一点 RRADg^}l|" -/ +#5.`1 w{!(r BcQEG *N AF}gSNX oFCgu{\kt zI^]esX!2_ qP3q 拥有 backlit cmos 技术的 GXR P10, W@.Ji B 按道理拍摄暗光场合的时候应该表现会比以前的小相机好, 9sSN<7 只是因为感光组件物理上的限制, F; 8*H1 ISO 400 的时候其实微粒的感觉已经有点厉害 IA4N@ijRxh h7]EB!D\A }#1/fok @PI%FV z~p `&!k!FZY* v4rW2F:X
6)qp*P$L 5G[x }4U 曾经高 ISO 和自动对焦都是死穴的 Pentax K20D, /7D<'MF 在 ISO 1600 的时候, 相比起小相机来说 }4&/VvN 优势依然很明显 &<3&'*ueW "Y;}GlE 而照片的动态范围, \OQkZ.cU; 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R_ ZK 0ar 所以组件的大小对这是有一点点的关系的 _V2xA88 ,
sjh^-; 说完数位了 ?A?F.n` 该说说传统的底片了 6cz/n8M g 底片有噪声吗? 其实是没有的 z.36;yT/ 然而随着底片的感亮度增加 7I9aG.; 颗粒感就会越明显 o.m:3!RW IXpc,l ` &xXEnV tF7hFL5f xb:&(6\F !m;H@KR{ 1600 ISO 的富士 natura, 已经算是颗粒感蛮幼细的高感度底片 wM~H(=s`D yVX8e I 那动态范围呢? m&*JMA;^ 一般朋友都喜欢说底片的动态范围很强 GIyF81KR 3 其实这只对了一半 7B7&9<gc 嗯, 负片的动态是很好的 MHU74//fe 然而正片的动态也许就只有 +/- 1 EV 3Fs5RC~a 大概一般的数字单眼都比它好了 Z
hd#:d 所以拍摄正片的时候 o]ePP, 我们都会追求准绳的曝光, 这就是另话了 >6<q8{* c9wfsapJ .ubE2X[ ][ EON:B>2a 15U (={ -0Cnp/Yj@ K/L;8a 5T@aCC@$h 100 度的正片 RDP, 颗粒感是有, b[I8iS kfi 不过看上去都总会感到很细很滑的感觉, KC`q#&dt 而且应该不难看出正片和负片的分别 -- $q$7^r@ 正片的分差比较大, 而动态范围也比较弱 x79Ha, P 43P]M2 `=UWqb(K_ 本文来源于:http://www.ookv.com/2014107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