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T;W&s
网上的PS混合模式计算公式相信大家都有看过,可能有的人不知道这些公式怎么用。
VVY\W!
+a;j>hh
其实很简单,就是像素的RGB值代入公式。 3iTjM>+>
:8g \B{
如:正片叠底公式:C=(A*B)/255 A:Z:&(NtE:
cPSu!u}D
像素: R G B ]W,g>91m
)
|a5Qxz
图层A: 200 100 50 3WS %H17
u:$x,Q
图层B: 100 255 100 _u;
UU$~
k=[Ro
代入公式就是: nceF4Ty
fCR;Fk2B
(200*100)/255 =78 得到新的R值78 jL<.?HE
]gZjV
(100*255)/255=100 得到新的G值100 #S)*MT4ke
107SXYdhI
(50*100)/255=20 得到新的B值20 wd *Jq
oGZ9@Y)(T
正片叠底混合后我们得到的颜色就是:R78,G100,B20这个颜色。 RZjR d
cAS5&T<
了解这些有什么用,其实也没用,不过可以让你更好的理解图层混合。 cjk5><}`H7
I(4k{=\ph]
下面是所有的公式: Lif mYn[
注释: T}* '9TB
1.混合模式的数学计算公式,另外还介绍了不透明度。 `Ii>wb
2.这些公式仅适用于RGB图像,对于Lab颜色图像而言,这些公式将不再适用。 >Ko )Z&j9W
3.在公式中 ;z#9>99rH
A 代表下面图层的颜色值; WjB[e>
B 代表上面图层的颜色值; NR5A"_'
C 代表混合图层的颜色值; zD'gGxM1
d 表示该层的透明度。 j06DP _9M
rgb表示光色三原色; gMbvHlT
HSB表示色相、饱和度、亮度; qsp,Usu/
反相表示255减去颜色值。 g@L4G?hLn
混合色表示上层图层的颜色值; PhQD}|S
基色表示下层图层的颜色值。 (@Bm2gH
【混合时是对每通道进行颜色值的计算,然后再将三个通道混合显示最终效果。为便于理解,可以打开 窗口--信息 面板,在RGB模式下使用黑、白和中性灰图层进行验证,将灰色任一通道的颜色值套入公式计算即可。】 gFH_^~7i8p
{ig@Iy~DT
PZ s
1.Opacity 不透明度 n_Z8%|h
C=d×A+(1-d)×B kMA>)\
相对于不透明度而言,其反义就是透明度。 ~A)$= "
这两个术语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于正负之间的关系:100%的不透明度就是0%的透明度。 \Ip<bbB0
该混合模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在该混合模式下, 6~s,j({^
如果两个图层的叠放顺序不一样,其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当然50%透明除外)。 s0u$DM2
该公式也应用于层蒙板,在这种情况下,d代表了蒙板图层中给定位置图层的亮度(d=颜色值/255), 6dh PqL
下同,不再叙述。 %j,Ny}a
`}bUf epMJ
2.Darken 变暗 '"EOLr\Z,
B<=A 则 C=B @?U5t1O<
B>=A 则 C=A g7pFOcV
该模式通过比较上下层像素后取相对较暗的像素作为输出, +-"#GL~cC
注意,每个不同的颜色通道的像素都是独立的进行比较,色彩值相对较小的作为输出结果。 Jc+U$h4
下层表示叠放次序位于下面的那个图层, h;6@-\6
上层表示叠放次序位于上面的那个图层,下同,不再叙述。 C+Z"0\{o
O>3'ylBQ
3.Lighten 变亮 7)T+!>
B<=A 则 C=A c8u0\X,
B>=A 则 C=B -'2.^a-8-g
该模式和前面的模式是相似,不同的是取色彩值较大的(也就是较亮的)作为输出结果。 E$T#o{pai
【这两个也没啥说的,最简单的比大小,小学知识~】 vR,'':
yRtFUlm`
4.Multiply 正片叠底 DuWP)#kg
C=(A×B)/255 bu.36\78
该效果将两层像素的标准色彩值(基于0..1之间)相乘后输出 4}CRM# W2
其效果可以形容成:两个幻灯片叠加在一起然后放映, 7]Egu D4
透射光需要分别通过这两个幻灯片,从而被削弱了两次。 H_Yy.yi
【从公式可以看出,C会比A和B都要暗,多个同色图层连续正片叠底会越来越暗。任何颜色和黑色正片叠底还是黑色,黑色之外其他颜色和白色正片叠底颜色不变。】 vlD]!]V:h
=YBJ7.Y
5.Screen 滤色 SCo9[EJ
C=255-(A反相×B反相)/255 O]>Or3oO
【 =A+B-(A×B)/255 】 K;95M^C\O*
该模式和上一个模式刚好相反, qhtc?A/0}
上下层像素的标准色彩值反相后相乘后输出, `C1LR,J
输出结果比两者的像素值都将要亮 $2.DZ
(就好像两台投影机分别对其中一个图层进行投影后,然后投射到同一个屏幕上)。 d7&PbITN
从右边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两个图层反相后,采用Multiply模式混合, x[X.// :
则将和对这两个图层采用Screen模式混合后反相的结果完全一样。 $#!~K2$
{MS&t09Wh
6.Color Burn 颜色加深 ~?p
> L
C=A-(A反相×B反相)/B QqDF_
如果上层越暗,则下层获取的光越少,加深效果越明显。
Wi[Y@
【如果上层为全黑色,则下层颜色值不是255的像素全变成0】, kU /?#s
如果上层为全白色,则根本不会影响下层。 dx~Wm1
结果最亮的地方不会高于下层的像素值。 ;#
{x_>M
(#:Si~3
7.Color Dodge 颜色减淡 -'nx7wnj2
C=A+(A×B)/B反相 TcC=_je460
该模式和上一个模式刚好相反。 `XnFc*L 1
该模式下,上层的亮度决定了下层的暴露程度。 Bw$-*FYE
如果上层越亮,下层获取的光越多,也就是越亮。 rk~/^(!
如果上层是纯黑色,也就是没有亮度,则根本不会影响下层, kB
2bT}
【如果上层是纯白色,则下层颜色值不是0的像素全变成255】。 8WH>
结果最黑的地方不会低于下层的像素值。 l*eA
?Qz
..!yf e"5
8.Linear Burn 线性加深 ?z6C8T~+
C=A+B-255 ]:njP3r
如果上下层的像素值之和小于255,输出结果将会是纯黑色。 &$=F$
如果将上层反相,结果将是纯粹的数学减。 m} V,+E
%guot~S|
9.Linear Dodge 线性减淡 M;E&@[5
C=A+B FR <wp
将上下层的色彩值相加。结果将更亮。 yP-Dj
,
>eXNw}_j
10.Overlay叠加 ] !H<vR$8
A<=128则 C=(A×B)/255 )-9/5Z0v
A>128则 C=255-(A反相×B反相)/128 YcI]_[
依据下层色彩值的不同,该模式可能是Multiply(正片叠底),也可能是Screen (滤色)模式。 D"hiEz
上层决定了下层中间色调偏移的强度。 yF:fxdpw
如果上层为50%灰,则结果将完全为下层像素的值。 h3:,Gbyap
如果上层比50%灰暗,则下层的中间色调的将向暗地方偏移, X>CYKRtb
如果上层比50%灰亮,则下层的中间色调的将向亮地方偏移。 oH;Y} h
对于上层比50%灰暗,下层中间色调以下的色带变窄(原来为0~2×0.4×0.5,现在为0~2×0.3×0.5), |oM6(px
中间色调以上的色带变宽(原来为2×0.4×0.5~1,现在为2×0.3×0.5~1)。 ,kP{3.#Q
反之亦然。 4ldN0_T5
_+{s^n=
11.Hard Light 强光 b&ADj8cKC
B<=128则 C=(A×B)/128 r'8e"pTi
B>128则 C=255-(A反相×B反相)/128 3S,pd0;
该模式完全相对应于Overlay(叠加)模式下,两个图层进行次序交换的情况。 4e:hKv,+4
如过上层的颜色高于50%灰,则下层越亮,反之越暗。 #: F)A_Y
【如果将上层图层设为叠加,下层设为强光,则改变图层顺序不影响结果。】 pp:+SoyN
8_uDxd
12.Soft Light柔光 2|cIu ' U
B<=128则 C=(A×B)/128+(A/255)^2×(255-2B) Ii9vA ^53
B>128则 C=(A×B反相)/128+sqrt(A/255)×(2B-255) QhZ%<zN
使颜色变暗或变亮,具体取决于混合色。 8dpVB#]pp,
此效果与发散的聚光灯照在图像上相似。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 灰色亮,则图像变亮,就像被减淡了一样。如果混合色(光源)比 50%灰色暗,则图像变暗,就像被加深了一样。使用纯黑色或纯白色上色,可以产生明显变暗或变亮的区域,但不能生成纯黑色或纯白色。 <D=%55
该模式类似上层以Gamma值范围为2.0到0.5的方式来调制下层的色彩值。 ~2qFA2
结果将是一个非常柔和的组合。 [7B&<zY/?
C$5v:Fk
13.Vivid Light 亮光 HG^8&uh]
B<=128则 C=A-A反相×(255-2B)/(2B) 5ZSw0A(w
B>128则 C=A+A×(2B-255)/(2×B反相) )KNFS,5
该模式非常强烈的增加了对比度,特别是在高亮和阴暗处。 ovHbs^H%
可以认为是阴暗处应用ColorBurn(颜色加深)和高亮处应用Color Dodge(颜色减淡)。 7}*5Mir p
如果混合色(光源)比 50%灰色亮,则通过减小对比度使图像变亮。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暗,则通过增加对比度使图像变暗。 ^b%AwzHH}
^mGT ZxO
14.Linear Light 线性光 e#AB0-f
C=A+2×B-255 XH. _Z
通过减小或增加亮度来加深或减淡颜色,具体取决于混合色。 q\~7z1
如果混合色(光源)比 50%灰色亮,则通过增加亮度使图像变亮。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暗,则通过减小亮度使图像变暗。 ED6H
其类似于LinearBurn(线性加深),只不过是加深了上层的影响力。 Yc
%eTh
【由于将上层颜色值加倍,所以结果比线性加深亮很多。】 [AU1JO`\"
a}fW3+>
15.Pin Light 点光 \h
yTcFb
B<=128 则 C=Min(A,2B) G0^PnE0-
B>128 则C=Min(A,2B-255) Vf:t!'WD?2
根据混合色替换颜色。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 灰色亮,则替换比混合色暗的像素,而不改变比混合色亮的像素。如果混合色比 50%灰色暗,则替换比混合色亮的像素,而比混合色暗的像素保持不变。这对于向图像添加特殊效果非常有用。 BYGLYT;Z
该模式结果就是导致中间调几乎是不变的, c(~M<nL0
但是两边是Darken(变暗)和Lighten(变亮)模式的组合。 mdk:2ndP
a5)+5
16.Hard Mix 实色混合 [)a,rrhj
A+B>=255 则 C=255 5p~Z-kU&
A+B<255 则 C=0 DQ~@=%?ni
该模式导致了最终结果仅包含6种基本颜色,每个通道要么就是0,要么就是255。 uIR_p\)
LR^b?.#>
17.Difference 差值 cB<Zez
C=|A-B| Op|Be
上下层色彩值之差的绝对值。 $q+7,,"
该模式主要用于比较两个不同版本的图片。 -H]svOX
如果两者完全一样,则结果为全黑。 [Nq4<NK
与白色混合将反转基色值;与黑色混合则不产生变化。 :!|xg!|y
|k^X!C 0
18.Exclusion 排除 B1GSZUd^?0
C=A+B-(A×B)/128 0}ZuF.
亮的图片区域将导致另一层的反相,很暗的区域则将导致另一层完全没有改变。 A(C3kISM
与“ 差值”模式相似但对比度更低的效果(偏灰)。 Lt*H|9
<l\FHJhjq
19.Hue 色相 Z?b.
PC/
HCSCBC =HBSABA ]s<Q-/X
输出图像的色调为上层,饱和度和亮度保持为下层。 fN&O `T>
对于灰色上层,结果为去色的下层。 IXH;QwR:
SsaF><{5R
20.Saturation 饱和度 CocvEoE*z
HCSCBC =HASBBA # ><.zZ
输出图像的饱和度为上层,色调和亮度保持为下层。 5?Bi+fg
WgY3g1C
21.Color 颜色 xNx!2MrR;
HCSCBC =HBSBBA _Q7)FK
输出图像的亮度为下层,色调和饱和度保持为上层。 s0\X%U("
bkY7]'.bz&
22.Luminosity 明度 a E#s#Kv
HCSCBC =HASABB ?=\h/C
输出图像的亮度为上层,色调和饱和度保持为下层。 l[ L{m7
f5O*Njl
23.Dissolve 溶解 rsIjpPa
该模式根本不是真正的溶解,因此并不是适合Dissolve(溶解)这个称谓,其表现仅仅和Normal(正常)类似。 1mB6rp
其从上层中随机抽取一些像素作为透明,使其可以看到下层, 2Gj&7A3b
随着上层透明度越低,可看到的下层区域越多。 B
(BWdrG
如果上层完全不透明,则效果和Normal(正常)不会有任何不同。 &r_:n t
;eWVc;H
【补充】: DZ EA*E >
Qdtfi1_Y1
24.深色 $k!t&G
rB+gB+bB<=rA+gA+bA 则 C=B >- :U
rB+gB+bB>=rA+gA+bA 则 C=A HezCRtxRcc
比较混合色和基色的所有通道值的总和并显示值较小的颜色。不会生成第三种颜色。 Obw uyhjQ
FNZnz7
25.浅色 Yu8WmX,[
rB+gB+bB<=rA+gA+bA 则 C=A UH)A n:9
rB+gB+bB>=rA+gA+bA 则 C=B l\S..B
+
比较混合色和基色的所有通道值的总和并显示值较大的颜色。不会生成第三种颜色。 \zKVgywR
<=0_[M
26.减去 b)df V=
C=A-B M+ H$Jjcs
查看各通道的颜色信息,并从基色中减去混合色。如果出现负数就剪切为零。与基色相同的颜色混合得到黑色;白色与基色混合得到黑色;黑色与基色混合得到基色。 ){6;o&CC:
+xWT)h/
27.划分
Gjzhgz--
C=(A/B)×255 No[>1]ds
查看每个通道的颜色信息,并用基色分割混合色。基色数值大于或等于混合色数值,混合出的颜色为白色。基色数值小于混合色,结果色比基色更暗。因此结果色对比非常强。白色与基色混合得到基色,黑色与基色混合得到白色